肚臍出現臭味和分泌物通常由局部感染或衛生問題引起,需根據病因選擇相應科室就診。常見原因包括細菌感染、真菌感染、臍尿管殘留或皮脂腺分泌物積聚,可能伴隨紅腫、瘙癢或疼痛。

細菌性臍炎是較常見的原因,多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或鏈球菌感染導致,表現為黃色膿性分泌物伴異味。輕度感染可通過局部消毒處理,嚴重時需抗生素治療。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性臍炎常見于潮濕環境,分泌物呈白色豆腐渣樣,需抗真菌藥物干預。

臍尿管殘留屬于先天性發育異常,多見于嬰幼兒,表現為持續滲液或反復感染,需小兒外科手術處理。成人臍尿管瘺罕見,但可能繼發感染,需普外科評估。皮脂或污垢堆積引發的非感染性異味,通過加強清潔多可緩解。

就診建議優先選擇普外科或皮膚科。嬰幼兒患者建議小兒外科就診,伴有發熱或腹部癥狀者需排除腹腔感染,必要時轉診消化內科或感染科。日常護理需保持臍部干燥清潔,避免摳抓,化膿性分泌物需及時就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