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的癥狀主要有發熱、頭痛、咳嗽、咽痛、肌肉酸痛等。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多發生在冬春季節,傳播速度快,傳染性強,容易在人群密集的場所傳播。流感病毒分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變異性強,容易引起大規模流行。

1、發熱
發熱是流行性感冒最常見的癥狀之一,體溫通常超過38攝氏度,可能持續3-5天。流感引起的發熱往往突然發生,伴有寒戰和全身不適。發熱是機體對病毒感染的正常免疫反應,有助于抑制病毒復制。對于高熱患者,可遵醫囑使用退熱藥物,同時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避免脫水。
2、頭痛
流感患者常出現劇烈頭痛,多位于前額或眼眶周圍,可能與病毒毒素刺激和發熱有關。頭痛程度因人而異,部分患者可能伴有畏光和眼球轉動痛。適當休息和保持室內光線柔和有助于緩解頭痛癥狀,嚴重時可遵醫囑使用止痛藥物。
3、咳嗽
流感引起的咳嗽多為干咳,后期可能轉為有痰。咳嗽是呼吸道對病毒感染的防御反應,有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咳嗽癥狀可能持續1-2周,夜間可能加重影響睡眠。保持空氣濕潤、多飲溫水可以緩解咳嗽,必要時可遵醫囑使用止咳藥物。

4、咽痛
咽痛在流感患者中較為常見,表現為咽喉部灼熱感和吞咽不適。檢查可見咽部充血,嚴重者可能出現扁桃體腫大。用溫鹽水漱口可以緩解癥狀,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咽痛通常隨著病情好轉逐漸減輕,若持續加重需警惕繼發細菌感染。
5、肌肉酸痛
全身肌肉酸痛是流感的特征性癥狀,以背部和四肢肌肉明顯,嚴重者可能出現關節疼痛。這種癥狀與病毒血癥和炎癥反應有關,通常在發病后1-2天出現,持續3-5天。適當按摩和熱敷可以緩解不適,嚴重疼痛可遵醫囑使用解熱鎮痛藥。

流行性感冒患者應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睡眠,多飲水,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飲食宜清淡易消化,適當補充維生素C和優質蛋白。避免到人群密集場所,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遮住口鼻。出現持續高熱、呼吸困難、意識改變等嚴重癥狀時應及時就醫。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是每年接種流感疫苗,特別是老年人、兒童、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