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痛風可通過非甾體抗炎藥、秋水仙堿、糖皮質激素、降尿酸藥物、堿化尿液藥物等方式治療。腳痛風通常由嘌呤代謝異常、高尿酸血癥、關節尿酸鹽沉積、遺傳因素、肥胖等原因引起。

1、非甾體抗炎藥:
布洛芬、雙氯芬酸鈉、塞來昔布等藥物可快速緩解急性期關節紅腫熱痛。這類藥物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減輕炎癥反應,適用于無嚴重肝腎疾病患者,需注意胃腸道副作用。
2、秋水仙堿:
作為傳統抗痛風藥物,能有效抑制中性粒細胞趨化,48小時內使用效果最佳。可能出現腹瀉等不良反應,腎功能不全者需減量,禁止與克拉霉素等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聯用。

3、糖皮質激素:
潑尼松、甲潑尼龍適用于不能耐受上述藥物或多關節受累患者。短期使用可迅速控制炎癥,長期應用需警惕血糖升高和骨質疏松,關節腔注射需嚴格無菌操作。
4、降尿酸藥物:
別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馬隆可調節嘌呤代謝。急性期過后開始使用,需持續監測血尿酸水平,初始用藥可能誘發急性發作,需配合小劑量秋水仙堿預防。
5、堿化尿液藥物:
碳酸氫鈉、枸櫞酸鉀制劑能使尿液pH值維持在6.2-6.9,促進尿酸排泄。需定期檢測尿常規避免堿過量,腎功能不全者慎用,服藥期間建議每日飲水量>2000ml。

痛風患者需長期控制飲食中嘌呤攝入,避免動物內臟、濃肉湯等高嘌呤食物,每日保持30分鐘有氧運動如游泳、騎自行車,急性期抬高患肢并局部冷敷,定期監測血尿酸及腎功能指標,尿酸達標值應維持在<360μmol/L,已有痛風石者需<300μmol/L,合并高血壓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時需同步控制基礎疾病,突發劇烈關節疼痛伴發熱應及時風濕免疫科就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