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腋窩出現疙瘩可能與淋巴結腫大、皮脂腺囊腫、毛囊炎、脂肪瘤或乳腺組織異常有關。建議及時就醫明確診斷,避免自行處理。

1、淋巴結腫大
腋窩淋巴結腫大常見于局部感染或免疫反應。細菌感染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入侵時,淋巴細胞會增生導致腫塊,觸診質地較硬且可能伴隨壓痛。病毒感染如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也可引發,此時可能伴有低熱癥狀。惡性腫瘤轉移至淋巴結時,腫塊通常無痛且持續增大,需通過活檢確診。
2、皮脂腺囊腫
皮脂腺導管阻塞后形成的囊性結構,內容物為油脂分泌物。囊腫表面光滑可移動,直徑多在1-3厘米,繼發感染時會出現紅腫熱痛。日常需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擠壓。若反復發炎或影響生活,可考慮手術切除。
3、毛囊炎
細菌感染單個毛囊引起的炎癥,表現為紅色丘疹伴膿頭。常見于剃毛后皮膚破損時金黃色葡萄球菌侵入,可能伴隨瘙癢或灼熱感。輕度病例可通過局部消毒和抗生素軟膏控制,嚴重者需口服抗菌藥物。糖尿病患者更易反復發作。

4、脂肪瘤
由成熟脂肪細胞構成的良性腫瘤,觸診質地柔軟且邊界清晰。生長緩慢的皮下包塊通常無自覺癥狀,直徑超過5厘米可能壓迫神經引發表面皮膚麻木。超聲檢查可明確診斷,無癥狀者無須治療,影響美觀或功能時可行切除術。
5、乳腺組織異常
女性腋窩副乳腺組織在激素變化期可能出現腫脹疼痛,月經前尤為明顯。哺乳期可能形成積乳囊腫,表現為可移動的圓形腫塊。男性乳腺發育異常時也可能出現類似表現,需通過乳腺超聲鑒別。持續增大或質地變硬的腫塊需排除惡性腫瘤。

發現腋窩腫塊后應記錄其大小變化和伴隨癥狀,避免頻繁觸摸刺激。日常選擇寬松衣物減少摩擦,保持局部干燥清潔。出現紅腫熱痛、快速增大或伴隨發熱消瘦時須立即就診。超聲檢查能初步判斷腫塊性質,必要時需進行穿刺活檢或手術切除病理檢查。根據診斷結果,醫生可能開具抗生素如頭孢克洛、抗炎藥如布洛芬,或建議手術切除病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