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衰竭可通過控制藥物使用、接種疫苗、限制酒精攝入、管理基礎肝病、避免毒素接觸等方式預防。急性肝衰竭通常由藥物過量、病毒感染、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毒物中毒等原因引起。

1、藥物管理:
避免濫用對乙酰氨基酚等肝毒性藥物,嚴格遵循醫(yī)囑劑量。長期服用抗結核藥或抗癲癇藥物者需定期監(jiān)測肝功能。中藥何首烏、雷公藤等可能引發(fā)肝損傷,使用前應咨詢
2、免疫防護:
接種甲型、乙型肝炎疫苗可預防病毒性肝炎導致的肝衰竭。高危人群如醫(yī)務人員建議加強免疫接種。發(fā)生乙肝病毒暴露后需及時注射免疫球蛋白阻斷感染。

3、戒酒限酒:
每日酒精攝入量男性不超過25克,女性不超過15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需完全戒斷。長期酗酒者應逐步減量,避免突然戒斷誘發(fā)戒斷綜合征。
4、基礎病控制:
慢性乙肝患者需堅持恩替卡韋、替諾福韋等抗病毒治療。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規(guī)范使用潑尼松、硫唑嘌呤。脂肪肝患者通過減重5%-10%改善肝纖維化。
5、毒素規(guī)避:
避免食用霉變谷物產(chǎn)生的黃曲霉毒素。接觸四氯化碳等工業(yè)化學品時做好防護。野生毒蕈中毒是爆發(fā)性肝衰竭常見誘因,切勿采食不明菌類。

日常保持低脂高蛋白飲食,適量補充維生素B族和維生素E。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肝硬化患者需定期檢測凝血功能、血氨指標,出現(xiàn)嗜睡或性格改變立即就醫(yī)。建立健康檔案追蹤肝功能變化,40歲以上人群每年體檢建議包含肝臟超聲和彈性檢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