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脂肪瘤是一種常見的軟組織良性腫瘤,由成熟脂肪細胞異常增生形成,多發生于皮下脂肪層,質地柔軟、邊界清晰且活動度良好。其生長緩慢且極少惡變,常見于軀干、四肢及頸部等部位。
1、生理性因素:長期高脂飲食、缺乏運動等生活習慣可能導致脂肪代謝異常,促使脂肪細胞局部堆積。調整飲食結構如減少紅肉攝入、增加膳食纖維,配合快走、游泳等有氧運動有助于改善代謝環境。

2、遺傳易感性:約1/3患者存在家族遺傳傾向,可能與染色體12q15區域的HMGA2基因突變相關。這類患者需定期觀察體表腫塊變化,避免外傷刺激瘤體部位。
3、激素水平波動:肥胖人群雌激素水平升高可能刺激脂肪細胞增殖。控制體重指數在18.5-23.9之間,適當補充維生素D和Omega-3脂肪酸有助于激素平衡。
4、病理性因素:可能與創傷后脂肪組織修復異常、慢性炎癥刺激有關,通常表現為無痛性皮下結節,直徑多小于5厘米。對于快速增大或影響功能的瘤體,可采用脂肪瘤切除術或激光消融治療。
5、伴隨癥狀:當壓迫周圍神經時可出現麻木感,合并感染時可能出現紅腫熱痛。確診需結合超聲檢查,與脂肪肉瘤鑒別需進行MRI或病理活檢。

保持規律作息和適度運動是預防脂肪瘤的關鍵,建議每日攝入300克以上新鮮蔬菜,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騎自行車、瑜伽等。出現腫塊突然增大、質地變硬或固定不移時應及時至普外科就診,術后注意保持傷口清潔干燥,避免劇烈運動導致縫合裂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