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少尿黃可能由飲水量不足、高蛋白飲食、劇烈運動、尿路感染、肝膽疾病等原因引起。
1、飲水不足:機體水分攝入減少會導致尿液濃縮,尿量減少且顏色加深。每日建議飲用1500-2000毫升水,分次少量飲用溫水更利于吸收。觀察尿液呈淡黃色為理想狀態,持續缺水可能誘發泌尿系統結石。

2、高蛋白飲食:過量攝入肉類、蛋類等高蛋白食物會增加尿素氮排泄,使尿液呈深黃色。調整膳食結構,增加新鮮蔬果攝入,控制每日蛋白質攝入量在每公斤體重1-1.2克。長期高蛋白飲食可能加重腎臟負擔。
3、運動脫水:高強度運動時大量出汗未及時補水,可引起暫時性尿量減少。運動前2小時飲用500毫升水,運動中每15分鐘補充100-150毫升含電解質飲料。馬拉松等長時間運動需監測尿液比重。
4、尿路感染:細菌感染引發的尿道炎或膀胱炎可能導致尿頻尿急伴尿量減少。感染可能與衛生習慣不良、免疫力下降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排尿灼痛、下腹墜脹等癥狀。治療可選用左氧氟沙星、頭孢克肟等抗生素。
5、肝膽疾病:膽紅素代謝異常會使尿液呈濃茶色,常見于肝炎、膽管梗阻等疾病。疾病可能與病毒感染、膽石癥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皮膚黃染、陶土樣便等癥狀。需進行肝功能檢查和腹部超聲,治療包括熊去氧膽酸、腺苷蛋氨酸等藥物。

保持每日規律飲水,避免長時間憋尿,減少酒精和咖啡因攝入。進行適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每周3-5次,每次30分鐘。出現持續尿色異常伴發熱、腹痛等癥狀應及時就醫檢查尿常規和肝腎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