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區疼痛可能由肝炎、膽囊炎、脂肪肝、肝囊腫、膽結石等疾病引起。肝區疼痛通常表現為右上腹隱痛、脹痛或絞痛,可能伴隨黃疸、乏力、食欲減退等癥狀。

1、肝炎
肝炎是肝臟炎癥的統稱,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藥物性肝炎等均可導致肝區疼痛。病毒性肝炎主要由甲型、乙型、丙型等肝炎病毒感染引起,表現為肝區隱痛、惡心、厭油膩。酒精性肝炎與長期過量飲酒有關,可能出現肝區鈍痛、黃疸。藥物性肝炎由某些藥物損傷肝細胞導致,常見肝區不適、皮疹等癥狀。
2、膽囊炎
膽囊炎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膽囊炎多由膽結石阻塞膽管引發,表現為右上腹劇烈絞痛,向右肩背部放射。慢性膽囊炎常由細菌感染或膽汁淤積導致,癥狀為肝區隱痛、腹脹。膽囊炎發作時可能伴隨發熱、惡心嘔吐,進食油膩食物后癥狀加重。
3、脂肪肝
脂肪肝是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的病變,分為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輕度脂肪肝可能無癥狀,中重度可出現肝區脹痛、疲乏。長期高脂飲食、肥胖、糖尿病是主要誘因,部分患者會發展為脂肪性肝炎,出現肝區壓痛、肝腫大等癥狀。

4、肝囊腫
肝囊腫是肝臟內的良性囊性病變,小囊腫通常無癥狀,大囊腫可能壓迫周圍組織引起肝區鈍痛或脹痛。先天性肝囊腫多為單發,后天性肝囊腫可能與創傷、感染有關。囊腫增大時可觸及右上腹包塊,少數可能出現囊腫破裂或感染。
5、膽結石
膽結石是膽囊或膽管內形成的固體結晶,結石移動時可引發膽絞痛,表現為突發性右上腹劇痛。膽固醇結石與膽汁成分失衡相關,膽色素結石多見于溶血性疾病。疼痛常向右肩胛放射,可能伴隨黃疸、發熱,進食后癥狀易發作。

出現肝區疼痛應避免自行用藥,建議及時就醫檢查肝功能、超聲等明確病因。日常生活中需保持規律作息,避免熬夜和過度勞累。飲食宜清淡,限制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攝入,戒酒以減少肝臟負擔。適當進行有氧運動幫助控制體重,但避免劇烈運動加重疼痛。定期體檢有助于早期發現肝臟病變,肝炎患者應按醫囑規范治療并復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