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性耳聾主要分為傳導性聾、感音神經性聾、混合性聾、中樞性聾和突發性聾五種類型。
1、傳導性聾:
傳導性聾由外耳或中耳結構異常導致聲波傳導受阻引起。常見原因包括外耳道耵聹栓塞、鼓膜穿孔、中耳炎等。這類耳聾通常表現為低頻聽力下降,可通過耳鏡檢查發現異常。治療以清除阻塞物、修復結構為主,嚴重者需行鼓室成形術。

2、感音神經性聾:
感音神經性聾因內耳毛細胞或聽神經損傷所致。主要誘因有噪聲暴露、耳毒性藥物、老年性退化等。特征為高頻聽力喪失伴言語識別率下降,常出現耳鳴。治療采用營養神經藥物如甲鈷胺,重度者需佩戴助聽器或人工耳蝸植入。
3、混合性聾:
混合性聾同時存在傳導性和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多見于慢性中耳炎繼發內耳損傷,或老年性聾合并耵聹栓塞。臨床表現為全頻段聽力下降,需結合純音測聽和聲導抗檢查確診。治療需兼顧兩方面因素,常需藥物與手術聯合干預。

4、中樞性聾:
中樞性聾源于聽覺中樞通路病變,如腦干出血、聽神經瘤等。典型癥狀為言語理解障礙但純音聽力正常,稱為聽覺失認。需通過MRI等影像學檢查明確病因,治療原發病同時配合聽覺康復訓練。
5、突發性聾:
突發性聾指72小時內出現的感音神經性聽力下降,多與病毒感染、血管痙攣有關。患者常主訴晨起單耳聽力驟降伴耳鳴眩暈。屬于耳科急癥,需在發病一周內使用糖皮質激素、改善微循環藥物進行搶救性治療。

神經性耳聾患者應避免噪聲刺激,保證充足睡眠,控制血壓血糖。飲食上增加富含維生素B族和鎂元素的食物如全谷物、深綠色蔬菜。適度進行耳周按摩促進血液循環,突發聽力下降需立即就醫。不同類型耳聾的預后差異較大,早期診斷和針對性干預是改善聽力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