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風是一種表現為皮膚局部或廣泛出現色素脫失斑的慢性皮膚病,典型皮損為邊界清晰的乳白色斑片,表面光滑無鱗屑,好發于面部、手部、關節等暴露或摩擦部位。白癜風可能與自身免疫異常、遺傳因素、氧化應激、神經化學因子、黑素細胞破壞等因素有關。

1、皮損特征
白癜風皮損通常呈現為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的乳白色斑塊,邊緣清晰,周圍皮膚顏色正常或略深。早期皮損可能為淡粉色,逐漸發展為瓷白色,表面無萎縮、脫屑等改變。部分患者白斑內可見散在的色素島,毛發受累時可變白。
2、分布特點
皮損可單發或多發,常見于面部、頸部、手背、腕部、前臂、生殖器等部位,多呈對稱分布。節段型白癜風沿皮節單側分布,非節段型則隨機出現在身體各處。黏膜部位如口唇、外陰也可能受累。
3、發展過程
初期多為小片狀色素減退斑,逐漸擴大融合成大片。部分患者病情進展迅速,短期內全身泛發;少數可自行復色。進展期白斑邊緣常模糊不清,穩定期則邊界清晰,周圍可能出現色素沉著帶。

4、伴隨癥狀
多數患者無自覺癥狀,少數在暴曬后出現灼熱感。約20%患者合并甲狀腺疾病、糖尿病等自身免疫病。眼部檢查可能發現虹膜或視網膜色素上皮脫失,但視力通常正常。
5、鑒別要點
需與白色糠疹、花斑癬、貧血痣等鑒別。白色糠疹有細碎鱗屑,花斑癬真菌檢查陽性,貧血痣摩擦后局部不發紅。伍德燈下白癜風呈亮藍白色熒光,可輔助診斷。

白癜風患者應避免暴曬,外出時使用物理防曬措施。保持規律作息,減少精神壓力,均衡攝入富含銅、鋅、維生素B12的食物如堅果、動物肝臟。避免皮膚外傷和化學刺激,選擇寬松棉質衣物。建議定期復查甲狀腺功能,早期發現并治療相關免疫異常。皮損進展期需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采用光療、藥物或移植等綜合治療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