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癇前期主要表現為高血壓、蛋白尿、水腫等癥狀,嚴重時可出現頭痛、視力模糊、上腹疼痛等。子癇前期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多發生在妊娠20周后,可能與胎盤功能異常、血管內皮損傷、免疫調節失衡等因素有關。

1、高血壓
子癇前期患者血壓會明顯升高,收縮壓超過14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超過90毫米汞柱。血壓升高可能導致頭暈、心悸等癥狀,嚴重時可能引發腦血管意外。血壓監測是診斷子癇前期的重要依據,孕婦需定期測量血壓。
2、蛋白尿
子癇前期患者尿液中蛋白質含量增加,24小時尿蛋白定量超過300毫克。蛋白尿提示腎臟功能受損,可能伴隨尿量減少、尿液泡沫增多等現象。嚴重的蛋白尿可能導致低蛋白血癥,影響胎兒發育。
3、水腫
子癇前期患者常出現明顯水腫,多從下肢開始,逐漸蔓延至全身。水腫表現為按壓后皮膚凹陷不易恢復,可能伴隨體重快速增加。嚴重水腫可能導致呼吸困難、活動受限等不適。
4、神經系統癥狀
子癇前期患者可能出現頭痛、視力模糊、意識模糊等神經系統癥狀。這些癥狀提示可能存在腦水腫或腦血管痙攣,是病情加重的危險信號。出現這些癥狀需立即就醫,防止發展為子癇。
5、上腹疼痛
子癇前期患者可能出現右上腹或上腹部疼痛,可能伴隨惡心、嘔吐等癥狀。這種疼痛可能與肝包膜下出血或肝功能異常有關,是HELLP綜合征的典型表現,屬于產科急癥。

子癇前期患者需嚴格臥床休息,保持左側臥位以改善胎盤血流。飲食上應控制鈉鹽攝入,適當增加優質蛋白和維生素的攝入。定期監測血壓、尿蛋白和胎兒情況,避免情緒激動和過度勞累。出現任何不適癥狀應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規范治療,必要時需提前終止妊娠以保障母嬰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