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結核患者的生存期通常可達10年以上,實際預后與治療依從性、并發癥控制、營養狀況、免疫狀態及是否合并耐藥結核等因素密切相關。

腸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桿菌感染腸道引起的慢性疾病,規范治療下多數患者預后良好。早期確診并接受全程抗結核治療是關鍵,標準治療方案包括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聯合用藥,療程需持續6-9個月。治療期間需定期監測肝功能,避免藥物性肝損傷影響療效。

影響預后的主要因素包括:治療延誤可能導致腸穿孔、腸梗阻等嚴重并發癥;合并HIV感染或糖尿病會顯著降低免疫力;營養不良會延緩組織修復;耐藥結核菌感染需調整二線藥物方案。患者通常表現為慢性腹痛、腹瀉、低熱、體重下降,部分出現腹部包塊或便血。

建議患者保持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適當補充乳制品和復合維生素。出現持續發熱、劇烈腹痛或排便習慣突然改變時需立即就醫。合并腸梗阻或大出血等急癥時,可能需進行腸段切除手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