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眼一般是指牙齦退縮導致牙根暴露,與正常眼睛無直接關聯,該表述可能存在誤用。若指牙齦與牙齒健康狀態差異,主要表現為牙齦紅腫、出血、退縮等異常改變。

1、牙齦紅腫
健康牙齦呈粉紅色且質地堅韌。當存在牙菌斑堆積或牙周炎時,牙齦因炎癥刺激會出現充血腫脹,顏色變為深紅或暗紫色,觸碰易出血。日常需使用軟毛牙刷配合巴氏刷牙法清潔,定期接受超聲波潔牙治療。
2、牙齦出血
正常牙齦在刷牙或咀嚼時不會出血。牙齦炎患者常出現自發性出血或輕微刺激后滲血,與毛細血管擴張、組織脆性增加有關。可選用含氯己定的漱口水抑制細菌,必要時進行齦下刮治術清除牙石。
3、牙齦退縮
生理性牙齦退縮多見于老年人,病理性退縮則與刷牙力度過大、牙周疾病相關。退縮后牙根暴露會導致冷熱敏感,嚴重者出現牙齒松動。采用脫敏牙膏可緩解癥狀,重度病例需施行牙齦移植手術。

4、牙周袋形成
健康牙齦與牙齒貼合緊密,牙周袋深度不超過3毫米。牙周炎會導致牙齦與牙根分離形成病理性牙周袋,需通過牙周探針檢查深度。治療包括局部沖洗上藥、牙周翻瓣術等,配合多西環素等藥物控制感染。
5、牙齒松動度
正常牙齒僅有輕微生理動度。牙周組織破壞后,牙齒會出現明顯松動甚至移位。早期可通過牙周夾板固定,晚期需拔除患牙后選擇種植修復。定期口腔檢查能及時發現牙槽骨吸收情況。

保持口腔健康需每日刷牙兩次并使用牙線清潔鄰面,每半年進行專業潔治。飲食上減少高糖食物攝入,避免吸煙等加重牙周炎的行為。出現持續牙齦出血、口臭或牙齒移位時,應及時到口腔科就診評估牙周狀況,必要時開展系統治療防止牙齒缺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