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型感冒主要表現為嘔吐、腹瀉、腹痛、發熱、食欲減退等癥狀。胃腸型感冒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常見病原體包括諾如病毒、輪狀病毒等,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多發于季節交替時期。

1、嘔吐
嘔吐是胃腸型感冒的典型癥狀,可能突然發生且較為頻繁。嘔吐物多為胃內容物,嚴重時可出現膽汁樣物質。頻繁嘔吐可能導致脫水,需及時補充電解質。兒童患者嘔吐癥狀往往比成人更明顯,家長需注意觀察嘔吐頻率和性狀。
2、腹瀉
腹瀉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糞便呈水樣或稀糊狀,可能伴有未消化食物殘渣。腹瀉嚴重時每日可達十余次,易引發脫水及電解質紊亂。嬰幼兒腹瀉需特別注意臀部護理,每次便后應清洗并涂抹護臀霜。腹瀉期間建議進食易消化食物,避免高糖高脂飲食。
3、腹痛
腹痛多表現為陣發性臍周絞痛,排便或嘔吐后可暫時緩解。兒童可能因腹痛出現哭鬧不安、蜷縮身體等表現。腹痛程度通常為輕度至中度,若出現持續劇烈腹痛需警惕其他急腹癥。熱敷腹部有助于緩解痙攣性疼痛。

4、發熱
發熱多為低熱或中度發熱,體溫一般在38℃左右,少數患者可達39℃以上。發熱通常持續2-3天,可能伴有畏寒、乏力等全身癥狀。嬰幼兒發熱易出現驚厥,家長需密切監測體溫變化。物理降溫可作為輔助治療手段。
5、食欲減退
食欲減退在發病初期即出現,可能持續數天。患者常伴有口干、口苦等不適感,嚴重時可能出現拒食。恢復期宜少量多餐,從流質飲食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可適量飲用米湯、藕粉等溫和食物,避免強迫進食。

胃腸型感冒期間應保證充足休息,注意補充水分以防脫水。飲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油膩、辛辣及生冷食物。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后洗手,患者餐具應單獨消毒。若癥狀持續超過3天無緩解,或出現精神萎靡、尿量明顯減少等脫水表現,應及時就醫。恢復期可適當補充益生菌幫助重建腸道菌群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