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母親不建議進行母乳喂養,可通過配方奶粉替代、人工喂養、嚴格消毒、母嬰阻斷藥物、定期檢測等方式降低傳播風險。艾滋病病毒可能通過母乳傳播給嬰兒,與病毒載量、乳腺炎、乳頭破損、喂養時長、嬰兒口腔損傷等因素有關。

1、配方奶粉替代: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艾滋病母親使用配方奶粉完全替代母乳喂養。選擇符合國家標準的嬰兒配方奶粉,按照正確比例沖調,避免因稀釋不當導致營養不良。奶粉喂養需保證奶瓶、奶嘴每日煮沸消毒,減少胃腸道感染風險。
2、人工喂養安全:
人工喂養需建立規范流程,喂養前用肥皂徹底清潔雙手,配制奶粉使用70℃以上溫水。每次喂養后立即清洗消毒器具,避免殘留奶液滋生細菌。經濟困難家庭可向醫療機構申請免費奶粉援助項目。

3、嚴格消毒措施:
即使選擇擠出母乳后加熱處理,仍存在病毒滅活不徹底的風險。如需短期混合喂養,必須使用巴氏消毒法62.5℃加熱30分鐘,并檢測母乳病毒載量。乳頭出現皸裂或乳腺炎時應立即停止母乳接觸。
4、母嬰阻斷藥物:
孕期服用齊多夫定、拉米夫定、洛匹那韋等抗病毒藥物可降低母嬰傳播概率至2%以下。新生兒出生后需連續6周服用奈韋拉平糖漿,定期進行HIV-DNA早期診斷檢測。母親治療期間需監測肝功能與血常規。
5、定期檢測隨訪:
嬰兒需在出生后4-6周、3個月、6個月進行HIV核酸檢測,18個月時進行抗體確認試驗。哺乳期母親每3個月檢測CD4細胞計數和病毒載量,出現耐藥情況及時調整抗病毒方案。

艾滋病母親應保證每日攝入足量蛋白質與維生素A,適當進行快走、瑜伽等低強度運動,定期接受心理咨詢緩解焦慮情緒。所有喂養器具需單獨存放并每日消毒,家庭成員接觸嬰兒前需洗手消毒,避免發生家庭內交叉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