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肺透明膜病又稱呼吸窘迫綜合征的預防方法主要包括產前干預、圍產期管理和新生兒護理三類措施。
產前干預是預防的關鍵環節。對于存在早產風險的孕婦,醫生可能建議使用糖皮質激素如地塞米松或倍他米松促進胎兒肺部成熟,這類藥物能加速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的合成。孕期需加強高危妊娠管理,控制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壓等基礎疾病,避免宮內感染。孕婦應保證均衡營養,適量補充維生素A、E等抗氧化營養素。

圍產期管理需注重分娩時機與方式選擇。對胎齡不足34周的早產兒,若無明確終止妊娠指征可考慮延遲分娩。分娩時避免產程過快,減少胎兒頭部受壓。剖宮產術前評估胎兒肺成熟度,必要時進行羊膜腔穿刺檢測卵磷脂/鞘磷脂比值。早產兒出生后立即采取延遲臍帶結扎策略,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環。

新生兒護理階段需做好體溫維持與呼吸支持。出生后迅速擦干體表羊水,使用預熱的輻射臺或保溫箱維持中性溫度環境。對極低出生體重兒可預防性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質如豬肺磷脂注射液。早期持續氣道正壓通氣能有效防止肺泡萎陷。母乳喂養應盡早啟動,初乳中的免疫活性物質可增強呼吸道防御能力。

對于胎齡小于28周的極早產兒,需在具備高級救治能力的醫療機構分娩。孕期定期超聲監測胎兒生長發育,發現胎盤功能異常及時干預。新生兒出生后需密切觀察呼吸頻率、血氧飽和度等指標,出現呻吟、三凹征等呼吸困難表現時立即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