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結石可能由代謝異常、尿路感染、尿流受阻、飲食因素、藥物影響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現為排尿疼痛、血尿、尿頻尿急、排尿中斷、下腹部脹痛等癥狀。

1、排尿疼痛:
尿道結石最常見的癥狀是排尿時劇烈疼痛,疼痛可放射至會陰部或陰莖頭部。結石移動時可能造成尿道黏膜損傷,導致灼燒感或刀割樣疼痛。疼痛程度與結石大小和位置相關,及時增加水分攝入有助于緩解癥狀。
2、血尿癥狀:
約60%患者出現肉眼或鏡下血尿,因結石摩擦尿路上皮導致毛細血管破裂所致。血尿多呈現洗肉水樣,常與排尿疼痛伴隨出現。建議進行尿常規檢查明確出血程度,避免劇烈運動加重出血。

3、尿頻尿急:
結石刺激膀胱三角區可引起排尿反射亢進,表現為每日排尿次數超過8次且急迫感明顯。夜間癥狀可能加重影響睡眠,保持每日2000ml飲水量能減少尿鹽結晶刺激。
4、排尿中斷:
較大結石可能堵塞尿道造成尿流突然中斷,改變體位后可能恢復排尿。該癥狀提示結石直徑超過5mm,需超聲檢查明確結石位置,必要時采用體外沖擊波碎石治療。
5、下腹脹痛:
結石嵌頓在尿道時會引起持續性的下腹部鈍痛,可能伴隨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癥狀。疼痛區域多在恥骨上方,熱敷可暫時緩解平滑肌痙攣,但需警惕繼發感染風險。

每日保證1500-2000ml水分攝入,限制高草酸食物如菠菜、巧克力,適量食用柑橘類水果有助于堿化尿液。避免久坐不動,建議進行跳繩、爬樓梯等垂直運動促進結石排出。出現持續高熱、無尿等急癥表現需立即急診處理,根據結石成分分析結果可針對性選擇枸櫞酸鉀、別嘌醇或氫氯噻嗪等藥物預防復發。體外沖擊波碎石術或輸尿管鏡取石術適用于藥物無法緩解的較大結石,術后需定期復查泌尿系CT評估治療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