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念珠菌病的診斷主要依據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和病史評估。診斷標準包括典型癥狀、真菌學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免疫學檢測和鑒別診斷。

1、典型癥狀
口腔念珠菌病常見癥狀為口腔黏膜白色偽膜,可刮除后露出充血基底,多發生于舌背、頰黏膜和腭部。患者可能伴有灼痛感或味覺異常,嬰幼兒可出現拒食和煩躁。免疫抑制患者可能出現廣泛黏膜糜爛或紅斑型病變。
2、真菌學檢查
通過直接鏡檢發現假菌絲和芽生孢子是確診依據,常用10%氫氧化鉀溶液或革蘭染色處理標本。培養檢查可明確念珠菌種類,沙保弱培養基培養24-48小時可見乳白色光滑菌落。對于反復感染或治療無效者需進行藥敏試驗。
3、組織病理學檢查
活檢適用于臨床表現不典型或懷疑癌變的情況,病理可見角化層中性粒細胞浸潤和真菌菌絲侵入上皮。過碘酸希夫染色可增強真菌成分的顯示效果,有助于判斷感染深度和范圍。

4、免疫學檢測
血清學檢測適用于深部念珠菌感染的輔助診斷,包括甘露聚糖抗原檢測和β-D-葡聚糖試驗。免疫功能評估對反復感染患者尤為重要,需檢測CD4+T細胞計數和免疫球蛋白水平。
5、鑒別診斷
需與口腔扁平苔蘚、白斑病、口腔毛狀白斑等疾病區分。艾滋病患者需注意與卡波西肉瘤鑒別,長期佩戴義齒者需排除義齒性口炎。特殊類型如慢性增生性念珠菌病需與鱗狀細胞癌鑒別。

口腔念珠菌病患者應注意保持口腔衛生,使用軟毛牙刷輕柔清潔口腔黏膜。義齒佩戴者需每日清潔義齒并適當浸泡消毒。飲食宜清淡,避免過燙或刺激性食物。糖尿病患者需嚴格控制血糖,免疫功能低下者應定期復查。出現口腔黏膜異常改變時應盡早就醫,避免自行使用抗菌藥物。治療期間可適量補充含益生菌的酸奶,幫助維持口腔菌群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