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尿管息肉是泌尿系統常見的良性腫瘤樣病變,主要指輸尿管內壁黏膜異常增生形成的突起物。多數患者無明顯癥狀,部分可能出現血尿、腰痛或尿路梗阻等表現。

輸尿管息肉的發生主要與慢性炎癥刺激、尿路感染、結石摩擦損傷等因素有關。長期存在的炎癥反應可導致黏膜細胞過度增殖,形成息肉樣結構;反復尿路感染可能引發局部組織修復異常;輸尿管結石的機械性摩擦也可能造成黏膜損傷后異常增生?;颊呖赡艹霈F間歇性無痛性肉眼血尿,尿液呈洗肉水樣或醬油色。當息肉增大阻塞輸尿管時,可引發腰部鈍痛或絞痛,嚴重者伴有腎積水。

診斷主要依靠影像學檢查。超聲檢查可發現輸尿管壁增厚或占位性病變,但難以明確性質。靜脈尿路造影能顯示輸尿管充盈缺損,CT尿路成像可清晰顯示息肉位置、大小及與周圍組織關系。膀胱鏡檢查聯合輸尿管鏡檢是確診的金標準,可直接觀察息肉形態并取活檢。
治療方案需根據息肉大小和癥狀決定。直徑小于5毫米的無癥狀息肉可定期復查,建議每6個月進行超聲監測。伴有血尿或梗阻癥狀者需行經尿道輸尿管鏡息肉切除術,通過電切或激光切除病變組織。對于廣基型息肉或反復復發者,可能需行輸尿管節段切除吻合術。術后需留置雙J管2-4周防止輸尿管狹窄。

預防重點在于控制危險因素。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飲水量可降低尿路感染風險,及時治療泌尿系統炎癥,存在結石者應盡早處理。術后患者應避免劇烈運動,定期復查尿常規和泌尿系超聲,發現復發跡象及時干預。多數患者預后良好,但存在10%-15%的復發率,需長期隨訪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