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穿孔可能由消化性潰瘍、外傷、胃癌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現為突發上腹劇痛、腹膜刺激征、惡心嘔吐、發熱寒戰、休克等癥狀。

1、突發劇痛:
典型癥狀為劍突下或右上腹刀割樣疼痛,迅速擴散至全腹。疼痛常因胃酸刺激腹膜引起,體位改變時加劇,患者多呈蜷曲體位緩解癥狀。部分患者疼痛可放射至肩背部。
2、腹膜刺激征:
腹部觸診出現肌緊張、壓痛及反跳痛,典型表現為板狀腹。腸鳴音減弱或消失,因胃內容物進入腹腔引發化學性腹膜炎。約70%患者出現該體征,需立即禁食禁水并就醫。

3、消化系統反應:
多數患者伴隨頻繁嘔吐,初期為胃內容物,后期可能含膽汁或血液。約50%病例出現腹脹、肛門停止排氣等麻痹性腸梗阻表現,與炎癥波及腸道有關。
4、全身炎癥反應:
穿孔6小時后可能出現發熱38-39℃、寒戰、脈搏增快等全身癥狀。實驗室檢查可見白細胞計數顯著升高,C反應蛋白水平上升,提示細菌性腹膜炎進展。
5、循環系統衰竭:
嚴重者出現面色蒼白、四肢濕冷、血壓下降等休克表現。多因大量胃酸丟失、腹腔感染導致有效循環血量不足,屬于急危重癥需緊急手術干預。

患者應絕對臥床并禁食,立即撥打急救電話。確診需依賴腹部立位X線顯示膈下游離氣體或CT檢查。術后恢復期需循序漸進過渡飲食,從流質食物如米湯、藕粉開始,2周后嘗試軟爛面條、蒸蛋等低纖維食物。日常避免攝入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酒精,規律服用奧美拉唑等抑酸藥物。建議穿著寬松衣物減少腹部壓力,三個月內避免提重物及劇烈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