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炎的癥狀主要有局部疼痛、活動受限、腫脹、壓痛和關節僵硬。

1、局部疼痛
肌腱炎最常見的癥狀是局部疼痛,疼痛通常出現在肌腱附著于骨骼的部位。疼痛可能在活動時加重,休息時減輕。初期可能表現為輕微不適,隨著病情發展,疼痛可能變得持續且劇烈。疼痛區域可能伴隨灼熱感或刺痛感,尤其在重復使用受累肌腱后癥狀更為明顯。
2、活動受限
肌腱炎會導致受累關節或肢體的活動范圍受限。患者可能發現完成日常動作如握持物品、抬臂或行走時出現困難。活動受限通常與疼痛和腫脹相關,嚴重時可能影響基本生活自理能力。長期活動受限還可能導致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硬。
3、腫脹
受累肌腱周圍可能出現明顯腫脹,皮膚表面可能發紅發熱。腫脹程度與炎癥嚴重性相關,輕微腫脹可能僅表現為局部飽滿感,嚴重時可見明顯隆起。腫脹通常在活動后加重,休息和冰敷可暫時緩解。持續腫脹可能壓迫周圍神經導致麻木或刺痛感。

4、壓痛
肌腱炎患者在肌腱走行區域會出現明顯壓痛,輕觸或按壓時癥狀加劇。壓痛點多位于肌腱與骨骼連接處,檢查時可發現特定觸發點。壓痛程度從輕微敏感到劇烈疼痛不等,常作為診斷肌腱炎的重要體征。夜間或晨起時壓痛可能更為明顯。
5、關節僵硬
肌腱炎常伴隨受累關節的僵硬感,尤其在長時間不活動后更為顯著。晨僵是典型表現,患者醒來時感覺關節活動困難,需要緩慢活動后才能緩解。僵硬程度與炎癥持續時間相關,慢性肌腱炎患者可能出現持續性關節活動障礙。適當熱敷和輕柔拉伸有助于改善僵硬癥狀。

肌腱炎患者應注意休息受累部位,避免重復性動作和過度負荷。急性期可采用冰敷減輕腫脹疼痛,慢性期適當熱敷促進血液循環。保持適度活動防止關節僵硬,但需避免引起疼痛的動作。均衡飲食有助于組織修復,適量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C。癥狀持續或加重時應及時就醫,避免發展為慢性肌腱病變或肌腱斷裂。康復鍛煉應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逐步恢復肌腱功能和強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