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摔倒后可能出現軟組織損傷、骨折、腦部創傷、心理恐懼、長期臥床并發癥等問題。
1、軟組織損傷:摔倒時皮膚、肌肉或韌帶可能受到挫傷或撕裂,局部表現為腫脹、淤青、疼痛。輕微損傷可通過冰敷、抬高患肢緩解,嚴重血腫需就醫排除深部出血。

2、骨折風險:骨質疏松老年人易發生髖部、腕部或脊椎骨折。髖部骨折可能導致行走功能障礙,需通過X光確診,輕者保守治療,重者需關節置換或內固定手術。
3、腦部創傷:頭部撞擊可能引發腦震蕩或顱內出血,表現為頭暈、嘔吐、意識模糊。需立即進行CT檢查,必要時采用甘露醇降顱壓或手術清除血腫。
4、心理障礙:多次摔倒可能產生“跌倒恐懼癥”,表現為拒絕活動、步態謹慎。可通過平衡訓練、居家防滑改造改善,嚴重時需心理疏導結合抗焦慮藥物。
5、臥床并發癥:長期臥床可能引發肺炎、壓瘡或深靜脈血栓。需每2小時翻身拍背,使用氣墊床,進行踝泵運動預防血栓,必要時服用阿司匹林抗凝。

預防跌倒需加強下肢力量訓練如靠墻靜蹲、太極步法,居家環境去除地毯電線等隱患,飲食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出現不明原因跌倒或伴隨意識障礙,應立即就醫排查心腦血管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