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缺鈣是妊娠期常見問題,可能引發腿抽筋、牙齒松動、妊娠高血壓等并發癥。預防措施需從飲食、生活方式、醫學監測三方面綜合干預。

飲食補鈣是基礎干預手段。每日應保證500毫升牛奶或等量酸奶攝入,乳糖不耐受者可選擇低乳糖奶或豆漿。綠葉蔬菜如油菜、芥藍鈣含量豐富,建議焯水后烹調以減少草酸影響。豆制品如北豆腐、豆腐干每100克含鈣量超過150毫克,每周可安排3-4次。堅果類食物如杏仁、芝麻醬可作為加餐選擇,但需控制每日攝入量在20克以內。

生活方式調整能促進鈣吸收。上午10點前或下午4點后每日曬太陽20-30分鐘,暴露面部和手臂皮膚即可合成足量維生素D。適度運動如孕婦瑜伽、散步可增強骨骼對鈣的利用效率,建議每周保持150分鐘中等強度活動。避免飲用濃茶、咖啡等含鞣酸飲料,碳酸飲料也應限制攝入。
醫學監測可及時發現鈣缺乏。妊娠中期起建議每月檢測血鈣、尿鈣水平,血清25-羥維生素D應維持在30ng/ml以上。對于雙胎妊娠或既往有骨質疏松史的孕婦,可在醫生指導下預防性補充鈣劑。碳酸鈣、檸檬酸鈣是常用補鈣制劑,需注意與鐵劑服用間隔2小時以上。

出現夜間小腿痙攣、手指麻木等缺鈣癥狀時,應及時就醫評估。妊娠期每日鈣需求量為1000-1200毫克,哺乳期需增加至1200-1500毫克。通過膳食日記記錄鈣攝入量,有助于營養師制定個性化補充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