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前突是指直腸前壁向陰道方向膨出的病理狀態,可能由分娩損傷、長期便秘、盆底肌松弛、先天發育異常、慢性腹壓增高等原因引起,可通過盆底肌鍛煉、生物反饋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

1、分娩損傷:
多次陰道分娩可能導致直腸陰道隔薄弱,盆底支持結構松弛。這類患者常伴隨排便困難、肛門墜脹感。建議進行凱格爾運動增強盆底肌力量,每日3組每組15次收縮。
2、長期便秘:
排便時過度用力會持續壓迫直腸前壁,形成袋狀突起。調整飲食結構增加芹菜、火龍果等高纖維食物攝入,配合定時排便訓練可緩解癥狀。

3、盆底肌松弛:
年齡增長或缺乏鍛煉會導致盆底肌肉張力下降。生物反饋治療能幫助患者感知并控制肌肉收縮,推薦每周2-3次專業訓練結合家庭練習。
4、先天發育異常:
直腸陰道隔先天薄弱者易發生膨出,可能伴隨會陰部墜痛、性交不適。輕度可通過陰道啞鈴訓練改善,重度需考慮經陰道直腸修補術或STARR手術。
5、慢性腹壓增高:
長期咳嗽、肥胖或重體力勞動會增加腹腔壓力。控制體重至BMI<24,避免提重物超過10公斤,慢性咳嗽患者需及時治療呼吸系統疾病。

直腸前突患者日常應保持每日飲水1500-2000ml,進行游泳或瑜伽等低沖擊運動,排便時使用腳凳保持35度角體位。中重度癥狀或保守治療無效者需到肛腸外科就診,根據膨出程度選擇注射硬化劑、經肛吻合器切除術等治療方案,術后需堅持3個月盆底康復訓練預防復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