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拉傷后48小時內禁止熱敷,急性期應冷敷止血消腫,48小時后可轉為熱敷促進恢復。處理方式主要有急性期冷敷、恢復期熱敷、藥物鎮痛、彈性繃帶固定、康復訓練。

1、急性期冷敷:
肌肉纖維斷裂后毛細血管破裂,24-48小時內持續冷敷可收縮血管減少出血。每次冰敷15-20分鐘,間隔2小時重復,注意用毛巾隔開避免凍傷。此階段熱敷會加重腫脹和炎癥反應。
2、恢復期熱敷:
48小時后轉為熱敷能擴張血管加速代謝廢物清除。溫度控制在40-45℃,每日2-3次,配合輕度按摩效果更佳。熱敷適用于肌肉痙攣期或慢性勞損,但若局部仍存在紅腫發熱需暫停。
3、藥物鎮痛:

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可緩解疼痛腫脹,外用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膏能局部消炎。嚴重疼痛需排除肌腱完全斷裂,藥物使用需遵醫囑,避免掩蓋病情延誤治療。
4、彈性繃帶固定:
二級以上拉傷需用彈性繃帶適度加壓包扎,既限制肌肉過度活動又保持血液循環。包扎時從遠端向近端纏繞,松緊以能插入一指為宜,夜間可解除繃帶避免壓迫。
5、康復訓練:
疼痛緩解后逐步進行等長收縮訓練,如直腿抬高、踝泵運動。2周后加入抗阻練習,使用彈力帶進行漸進式負荷訓練。恢復期應避免爆發性動作,運動前后做好動態拉伸。

肌肉拉傷后需保證每日優質蛋白攝入量達1.2-1.5克/公斤體重,補充維生素C促進膠原合成。急性期抬高患肢高于心臟水平,恢復期可進行游泳、騎自行車等低沖擊運動。睡眠時用枕頭墊高受傷部位,嚴重拉傷伴關節不穩或持續疼痛超過1周需骨科就診。康復期間注意觀察肌肉發力時的異常彈響或凹陷,警惕肌肉完全斷裂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