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帶不能直接扎在皮膚上。直接接觸皮膚可能導致組織損傷、神經壓迫或皮膚壞死,正確使用需在止血帶與皮膚之間墊上柔軟布料。

一、止血帶使用的基本原則:
止血帶主要用于肢體大出血的緊急止血,需遵循“近心端、高壓力、短時間”原則。使用時需選擇寬度適宜的醫用止血帶,避免使用過細的繩索或電線等替代品。止血帶應綁扎在傷口近心端5-10厘米處,不可直接接觸皮膚,需用衣物、紗布等作為襯墊保護皮膚。綁扎后需記錄時間,每隔40-60分鐘松解1-2分鐘,避免肢體缺血超過2小時。

二、錯誤使用的風險:
直接扎在皮膚上可能造成表皮剝脫、皮下出血或神經損傷。過大的壓力會導致毛細血管閉塞,引發局部組織缺氧壞死。長時間壓迫還可能引發橫紋肌溶解,嚴重時導致急性腎衰竭。止血帶使用后可能出現肢體腫脹、麻木或疼痛加劇,需密切觀察末梢循環情況。

日常急救中應備齊醫用止血帶和敷料包,學習正確包扎手法。肢體出血時可先嘗試直接壓迫止血,無效時再考慮止血帶。使用后需盡快就醫處理傷口,避免劇烈運動或熱敷止血部位。定期檢查急救物品有效期,參加紅十字會急救培訓提升應急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