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袖損傷主要由肩關節退行性變、外傷性撕裂和慢性勞損三類原因引起。肩袖是肩關節周圍四塊肌腱的統稱,其損傷機制與解剖結構特點密切相關。

退行性變是50歲以上人群發病的主因。隨著年齡增長,肌腱血供減少導致彈性下降,肩峰下骨贅形成會直接摩擦撞擊肌腱。這類損傷多表現為夜間痛和抬臂困難,核磁共振可見肌腱部分或全層斷裂。
急性外傷占中青年病例的60%以上。跌倒時手掌撐地產生的傳導暴力、突然提拉重物時的強力收縮都可能造成肌腱斷裂。這類損傷常伴隨劇烈疼痛和即刻活動受限,超聲檢查能顯示斷裂端回縮情況。

長期過度使用引發的慢性勞損常見于運動員和體力勞動者。游泳、棒球等需要反復上舉的動作會造成肌腱與肩峰反復摩擦,建筑工人持續搬運重物則導致肌腱累積性微損傷。這類患者通常有漸進性加重的肩部酸脹感,磁共振可見肌腱水腫增厚。
特殊因素包括糖尿病引發的肌腱變性、吸煙導致的血管收縮影響肌腱修復等。鈣化性肌腱炎形成的羥基磷灰石結晶也會直接侵蝕肌腱組織。這類繼發性損傷往往需要同時處理原發疾病。

早期干預可顯著改善預后。急性期需制動并冰敷,慢性期建議進行鐘擺運動等康復訓練。對于全層撕裂或保守治療無效者,關節鏡下肩袖修補術能有效恢復關節功能。預防重點在于避免過度負重和糾正不良姿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