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阻性腎病是指因尿路梗阻導致腎臟結構和功能損害的疾病。尿流受阻可引起腎盂壓力升高、腎實質萎縮,嚴重時可發展為腎功能衰竭。常見梗阻部位包括輸尿管、膀胱出口及尿道。

梗阻性腎病主要由泌尿系統結石、腫瘤壓迫、前列腺增生等病因引起。泌尿系統結石如腎結石、輸尿管結石可能阻塞尿路;腫瘤包括膀胱癌、前列腺癌等可能壓迫尿路;男性前列腺增生可導致膀胱出口梗阻。患者常表現為腰部脹痛、排尿困難、尿量減少,嚴重時出現惡心嘔吐等腎功能不全癥狀。

早期可通過解除梗阻、保護腎功能進行治療。對于結石引起的梗阻,可采用體外沖擊波碎石或輸尿管鏡取石;腫瘤壓迫需手術切除或放化療;前列腺增生可選用α受體阻滯劑或手術治療。同時需控制感染,糾正水電解質紊亂。

若雙側尿路完全梗阻超過48小時,可能造成不可逆腎損傷。出現無尿、嚴重水腫或血肌酐快速升高時,需緊急處理。長期梗阻患者解除梗阻后,腎功能恢復程度與梗阻持續時間密切相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