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疼痛的癥狀主要有下腹隱痛或墜脹感、性交痛、排尿不適、排便異常以及月經紊亂。慢性盆腔疼痛通常由盆腔炎癥、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粘連、泌尿系統疾病或心理因素等引起,需結合具體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
1、下腹隱痛
下腹隱痛是慢性盆腔疼痛最常見的表現,疼痛可能持續存在或間歇性發作,程度從輕微不適到劇烈絞痛不等。疼痛多位于恥骨上方或兩側髂窩,可能放射至腰骶部或大腿內側。
2、性交痛
性交痛表現為性交過程中或之后的盆腔區域疼痛,可能由盆腔器官炎癥、子宮內膜異位病灶或肌肉緊張導致。疼痛性質多為深部鈍痛,可能伴隨陰道干澀或痙攣。
3、排尿不適
排尿不適包括尿頻、尿急、排尿灼熱感或排尿困難,常見于間質性膀胱炎或泌尿系統感染。部分患者可能出現夜尿增多,但尿常規檢查結果可能正常。
4、排便異常
排便異常表現為便秘、腹瀉或排便時盆腔疼痛加重,可能與腸易激綜合征、盆腔粘連或子宮內膜異位癥侵犯直腸有關。部分患者會出現里急后重感或大便帶血。
5、月經紊亂
月經紊亂包括經期延長、經量增多或非經期出血,常見于子宮腺肌癥、盆腔淤血綜合征等疾病。疼痛可能在月經期加重,部分患者伴隨貧血癥狀。
慢性盆腔疼痛患者應注意保持規律作息,避免過度勞累和久坐,可進行適度有氧運動改善盆腔血液循環。飲食上建議增加膳食纖維攝入,減少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會陰部清潔干燥。若癥狀持續加重或伴隨發熱、異常陰道出血等情況,應及時就醫完善婦科檢查、超聲或腹腔鏡等檢查明確診斷。治療期間可通過熱敷、盆底肌訓練等緩解癥狀,嚴格遵醫囑用藥,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藥物掩蓋病情。心理壓力較大者可尋求專業心理咨詢,保持樂觀心態有助于癥狀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