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膿腫通常需要通過影像學檢查結合實驗室檢查確診。主要檢查方式包括超聲檢查、CT掃描、磁共振成像MRI、血常規及C反應蛋白檢測、陰道后穹窿穿刺等。

超聲檢查是盆腔膿腫的首選篩查手段,具有無創、便捷的特點,可清晰顯示膿腫的位置、大小及與周圍組織的關系。經陰道超聲能提高盆腔深部膿腫的檢出率,尤其適用于子宮直腸陷凹處的病灶評估。
CT掃描對復雜盆腔膿腫的診斷價值更高,能多平面重建膿腫形態,準確判斷膿腔范圍及周圍器官受累情況。增強CT可鑒別膿腫與腫瘤性病變,同時發現可能存在的腸穿孔或闌尾炎等原發病灶。

磁共振成像MRI對軟組織分辨率優于CT,能清晰顯示輸卵管-卵巢膿腫的細微結構,適用于孕婦及對碘造影劑過敏者。擴散加權成像DWI技術可有效區分活動性感染灶與陳舊性病變。
實驗室檢查中,血常規可見白細胞計數及中性粒細胞比例顯著升高,C反應蛋白CRP和降鈣素原PCT水平異常增高提示細菌感染。陰道后穹窿穿刺獲取膿液可進行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為抗生素選擇提供依據。

對于疑似合并泌尿系統受累者需進行尿常規檢查,出現腸梗阻癥狀時需加做腹部立位平片。所有檢查結果需由專科醫生綜合臨床表現進行解讀,避免自行判斷延誤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