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腸道感染的癥狀主要有發熱、腹瀉、嘔吐、腹痛、精神萎靡。腸道感染可能由病毒、細菌、寄生蟲等因素引起,需根據病原體類型進行針對性治療。

1、發熱
嬰兒腸道感染常伴隨發熱,體溫可能超過38攝氏度。發熱是機體對病原體入侵的免疫反應,可能持續數天。家長需密切監測體溫變化,避免高熱引發驚厥。若體溫持續不退或反復升高,應及時就醫檢查。發熱可能伴隨面色潮紅、四肢冰涼等表現。
2、腹瀉
腹瀉是腸道感染的典型癥狀,表現為排便次數增多且糞便稀薄。病毒感染引起的腹瀉多為水樣便,細菌感染可能出現黏液或血絲。腹瀉可能導致脫水,家長應注意觀察尿量變化。輕度腹瀉可通過口服補液鹽緩解,嚴重腹瀉需就醫治療。腹瀉期間應暫停添加新輔食。
3、嘔吐
嘔吐是腸道感染的常見伴隨癥狀,可能呈現噴射狀。頻繁嘔吐容易導致脫水和電解質紊亂,需警惕嘔吐物中帶血或膽汁的情況。嘔吐后應少量多次喂食補液鹽溶液,避免一次性大量飲水刺激胃部。持續嘔吐超過12小時或嘔吐物呈咖啡渣樣需立即就醫。

4、腹痛
嬰兒腸道感染可能出現陣發性腹痛,表現為哭鬧不安、雙腿蜷曲。腹痛多由腸痙攣或炎癥刺激引起,觸摸腹部可能感覺脹氣。可順時針按摩腹部緩解不適,但避免在未明確原因前使用止痛藥物。若腹痛持續加重或局限在右下腹,需排除闌尾炎等急腹癥。
5、精神萎靡
精神萎靡反映感染對全身狀態的影響,表現為嗜睡、反應遲鈍、眼神呆滯。這是病情加重的警示信號,可能提示嚴重脫水或全身感染。家長需特別關注嬰兒的清醒程度和互動反應,出現異常應及時就醫。精神萎靡伴隨皮膚彈性差、眼窩凹陷時需緊急處理。

嬰兒腸道感染期間應保持充足水分攝入,母乳喂養可繼續但需增加喂養頻率。配方奶喂養可暫時稀釋濃度,待癥狀緩解后恢復。注意臀部護理預防尿布疹,每次排便后用溫水清洗并涂抹護臀霜。恢復期應從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開始逐步過渡,避免高糖高脂飲食。密切觀察癥狀變化,若出現持續高熱、血便、尿量明顯減少等情況需立即就醫。日常需做好奶具消毒和手部衛生,減少感染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