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夜間抽筋醫學稱腓腸肌痙攣通常由肌肉過度疲勞、電解質失衡或血液循環不良引起,可通過調整生活習慣、補充營養素及物理干預緩解。常見誘因包括缺鎂/鈣、脫水、久站或寒冷刺激,少數情況下與腰椎病變或下肢血管疾病相關。

--
一、電解質補充
低鈣血癥和低鎂血癥是常見誘因。鈣離子參與肌肉收縮調節,鎂缺乏會增強神經肌肉興奮性。建議通過飲食補充:每日攝入300ml牛奶含鈣300mg、50g杏仁含鎂150mg或深綠色蔬菜。嚴重缺乏時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葡萄糖酸鈣、門冬氨酸鉀鎂等補充劑。
二、血液循環改善
夜間下肢血流減緩易引發痙攣。睡前可用40℃溫水浸泡小腿15分鐘,配合從足踝向膝蓋方向的按摩。白天避免久坐久站,每2小時做踮腳運動10次/組。糖尿病患者需排查周圍血管病變。
三、肌肉放松管理

運動后未充分拉伸可能導致夜間抽筋。推薦睡前進行腓腸肌拉伸:面向墻壁雙手撐墻,抽筋側腿后伸腳跟著地,保持30秒重復3次。瑜伽中的下犬式也有助于緩解肌肉緊張。
四、環境與姿勢調整
寒冷刺激會誘發痙攣,建議冬季穿長襪入睡。睡眠時避免足部跖屈姿勢腳尖下壓,可用枕頭墊高小腿。孕婦及透析患者出現頻繁抽筋時,需排查甲狀旁腺功能異常。
五、病理因素排查
若每周發作超過3次或伴隨下肢麻木、腫脹,需就醫排除腰椎間盤突出、下肢靜脈血栓等疾病。50歲以上人群突發小腿抽筋需做血管超聲檢查,排除動脈硬化閉塞癥。
--

持續發作超過2周或出現肌肉無力時,建議到神經內科或血管外科就診。夜間突發抽筋時可立即抓握腳趾向軀干方向扳拉,配合熱敷緩解疼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