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駝背醫學上稱為脊柱后凸主要與骨質疏松、椎間盤退變和肌肉萎縮有關。這種情況通常由骨骼結構改變、軟組織退化及姿勢不良共同導致,可通過藥物干預、物理治療和生活方式調整改善。

骨質疏松是老年性駝背最常見的原因。隨著年齡增長,骨量流失加速導致椎體承重能力下降,可能出現椎體壓縮性骨折。這類患者常伴有身高縮短和夜間背痛,建議進行骨密度檢查。治療可選用阿侖膦酸鈉、唑來膦酸等抗骨質疏松藥物,配合鈣劑和維生素D補充。
退行性椎間盤病變會引發脊柱力學結構改變。椎間盤水分流失導致高度降低,使脊柱前傾角度增大。這類改變多伴隨晨起僵硬感和活動后腰痛,影像學檢查可見椎間隙變窄。物理治療如脊柱牽引、核心肌群訓練能有效緩解癥狀,嚴重者需考慮椎體成形術。

肌肉力量失衡會加重駝背程度。背部伸肌群萎縮與腹部肌群攣縮形成惡性循環,常見于長期伏案或臥床人群。針對性鍛煉應包括俯臥背伸、彈力帶劃船等動作,每天堅持15-20分鐘能顯著改善體態。矯形支具在急性期可提供暫時性支撐。
姿勢性駝背可通過行為矯正改善。長期低頭使用電子設備、睡姿不當等習慣會加速畸形進展。建議保持"三點一線"的坐姿標準耳垂、肩峰、股骨大轉子在同一直線,使用符合人體工學的座椅,睡眠時避免過高枕頭。

少數情況需警惕病理性因素。強直性脊柱炎引起的竹節樣改變、帕金森病導致的屈曲姿勢都可能表現為駝背,這類患者往往伴有其他系統癥狀。當出現進行性加重的畸形伴隨神經壓迫癥狀時,應及時進行MRI檢查排除腫瘤等嚴重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