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發育遲緩可通過生活方式調整、激素替代治療、病因治療等方式干預。該問題可能由遺傳因素、慢性疾病、營養不良或內分泌異常等引起。

生活方式調整是基礎干預手段。保證充足睡眠有助于生長激素分泌,建議青少年每日睡眠時間不少于8小時。均衡飲食需注重蛋白質、鋅、維生素D等營養素的攝入,如牛奶、雞蛋、深海魚等食物。適度運動推薦跳繩、籃球等縱向運動,每周3-5次,每次30分鐘以上。

激素替代治療適用于明確的內分泌缺陷。生長激素可用于垂體功能減退患者,需嚴格監測骨齡和甲狀腺功能。性激素補充如睪酮或雌激素,適用于性腺功能低下者,需在專科醫生指導下使用。甲狀腺素替代治療對甲狀腺功能減退引起的發育遲緩有效。
病因治療需針對原發疾病。營養不良患者需進行營養評估和膳食指導,必要時補充復合維生素。慢性疾病如腎病、哮喘等需控制原發病情。染色體異常如特納綜合征需多學科聯合管理。心理因素導致的發育問題需配合心理疏導。

骨齡評估是重要監測指標,建議每6-12個月復查。身高增長速率低于每年4厘米或第二性征14歲仍未出現時,應及時就診內分泌科。部分患者可能需要進行垂體MRI或染色體檢查明確病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