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曲張術后護理需關注傷口管理、活動調整、壓力治療、并發癥觀察及生活習慣優化。
1、傷口護理:
術后24小時內保持敷料干燥,避免沾水或污染。每日觀察切口有無紅腫滲液,使用碘伏消毒后更換無菌敷料。彈力繃帶需維持適當壓力,過緊影響血運、過松降低療效。術后7-10天門診拆線前避免劇烈活動導致傷口裂開。

2、活動指導:
麻醉清醒后即可開始踝泵運動,每小時10次促進靜脈回流。術后6小時可床邊站立,24小時內短距離行走。避免久站久坐,每30分鐘改變體位,臥床時抬高患肢15-20厘米。兩周內禁止跑步、跳躍等劇烈運動。
3、壓力治療:
拆線后需持續穿戴二級壓力醫用彈力襪,白天活動時全程穿著,夜間休息時脫下。選擇膝長或腿長款式,晨起前臥床穿戴,保持襪面平整無褶皺。首次穿戴時間不超過2小時,適應后延長至8-10小時,維持3-6個月。

4、癥狀監測:
密切觀察下肢腫脹程度變化,皮溫升高伴壓痛需警惕深靜脈血栓。皮膚出現淤斑屬正常現象,但持續擴大需就醫。術后隱神經損傷可能導致足背麻木,多數3個月內自行恢復。發熱超過38.5℃或傷口化膿立即返院檢查。
5、生活調整:
控制BMI在18.5-23.9之間,每日食鹽攝入少于5克。增加西柚、藍莓等富含蘆丁食物,戒煙以減少血管痙攣風險。避免桑拿、泡溫泉等高溫環境,選擇游泳、騎自行車等低沖擊運動替代跑步。

術后康復期建議每日攝入200克深色蔬菜補充維生素K,飲用1.5-2升水維持血液稀釋狀態。可進行平臥位直腿抬高運動,每組15次每日3組。術后1/3/6個月需復查超聲評估靜脈功能,長期避免穿高跟鞋及過緊衣物。出現突發性呼吸困難或胸痛立即急診排查肺栓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