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性尿失禁通常由盆底肌松弛、妊娠分娩損傷、絕經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肥胖及慢性腹壓增高等因素引起。壓力性尿失禁是指腹壓突然增加時出現不自主漏尿的現象,多見于女性。

1、盆底肌松弛
盆底肌群支撐膀胱和尿道的關鍵結構,當肌肉彈性減弱時,咳嗽、打噴嚏等腹壓升高動作會導致尿道閉合不全。長期久坐、缺乏鍛煉是常見誘因,凱格爾運動可幫助增強肌力,嚴重者需接受生物反饋治療或懸吊手術。
2、妊娠分娩損傷
胎兒經陰道分娩可能造成盆底神經肌肉損傷,多胎妊娠或產程過長者更易發生。產后早期表現為短暫漏尿,若未及時康復可能轉為慢性。建議產婦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產后盆底康復訓練,必要時使用盆底電刺激療法。
3、雌激素水平下降
絕經后女性因卵巢功能衰退,尿道黏膜萎縮導致閉合壓力降低。這種情況可能伴隨尿頻尿急,局部應用雌激素軟膏可改善癥狀,但須警惕子宮內膜增生風險,需嚴格遵醫囑使用。

4、肥胖因素
腹部脂肪堆積會持續增加膀胱壓力,同時肥胖者常合并代謝異常影響結締組織強度。體重減輕百分之五即可顯著改善癥狀,需結合飲食控制與低沖擊運動如游泳、騎自行車等。
5、慢性腹壓增高
長期便秘、慢性咳嗽或重體力勞動會導致盆底持續受壓。這類患者可能同時存在直腸膨出,需針對原發病治療,如使用乳果糖緩解便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應規范使用支氣管擴張劑。

壓力性尿失禁患者日常應避免提重物及劇烈跳躍運動,控制每日液體攝入量,睡前兩小時限制飲水。穿著透氣棉質內褲預防皮膚刺激,可配合使用成人護理用品。建議記錄排尿日記幫助醫生評估,中重度患者可考慮使用尿道中段懸吊術等手術治療,所有治療均需在泌尿外科或婦科??漆t師指導下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