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股溝疝氣通常表現為腹股溝區腫塊、哭鬧時加重、平臥后消失等癥狀,可能與先天性鞘狀突未閉、腹壓增高等因素有關。
1、腹股溝腫塊:
患兒腹股溝區出現可復性包塊是典型表現。腫塊在站立、咳嗽或哭鬧時突出,質地柔軟呈囊性感,平臥或用手輕推可回納腹腔。腫塊大小從核桃至雞蛋不等,一般無觸痛感。

2、哭鬧時加重:
腹內壓增高時癥狀明顯。嬰幼兒在劇烈哭鬧、排便用力或劇烈運動時,腸管或網膜更易通過缺損處突出,導致腫塊增大。部分患兒會出現煩躁不安表現,可能與局部牽拉不適有關。
3、消化系統癥狀:
可能出現伴隨性消化道癥狀。當疝內容物為腸管時,部分患兒表現為食欲減退、腹脹等非特異性癥狀。發生嵌頓時會出現嘔吐、停止排便等腸梗阻表現,需緊急就醫處理。

4、陰囊不對稱:
男性患兒可見陰囊形態改變。右側腹股溝疝多見,患側陰囊較對側飽滿,尤其在哭鬧后更明顯。女孩疝內容物可能降至大陰唇,表現為局部隆起。
5、嵌頓性表現:
突發腫物不能回納需警惕。當疝內容物卡壓時,腫塊變硬、觸痛明顯,患兒出現持續性哭鬧、拒按。皮膚可能出現紅腫,伴隨嘔吐、發熱等全身癥狀,屬于急癥需立即手術干預。

日常需避免患兒劇烈哭鬧和便秘,選擇易消化食物如米粥、南瓜泥,適當進行腹肌鍛煉如仰臥蹬車動作。觀察腫塊變化情況,出現嵌頓表現時需立即到小兒外科就診,常規手術方式包括腹腔鏡疝囊高位結扎術和開放疝修補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