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宮產術后需重點關注傷口護理、疼痛管理和身體恢復。主要注意事項包括傷口清潔消毒、合理使用鎮痛藥物、早期下床活動、科學飲食搭配以及心理狀態調整。
傷口護理需保持敷料干燥清潔,每日用碘伏消毒切口周圍皮膚,避免沾水或摩擦。術后24小時內需觀察有無滲血、紅腫或異常分泌物,出現發熱或劇烈疼痛應及時就醫。醫用腹帶可減輕傷口張力,但需避免過緊影響血液循環。
疼痛管理可遵醫囑使用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等非甾體抗炎藥,嚴重疼痛者可考慮曲馬多等弱阿片類藥物。哺乳期用藥需選擇不影響乳汁分泌的藥物,用藥期間需監測藥物不良反應。
術后6-8小時可嘗試床上翻身,24小時后應在醫護人員協助下逐步下床活動。早期活動能預防下肢靜脈血栓,促進胃腸功能恢復。活動強度應循序漸進,從床邊站立逐步過渡到短距離行走。
飲食應分階段調整,術后6小時禁食后先飲用溫水,腸蠕動恢復后過渡到流質飲食,排氣后可改為半流質。推薦高蛋白食物如魚肉、蛋羹,搭配富含膳食纖維的燕麥、香蕉等,避免豆類、牛奶等產氣食物。
心理方面需關注產后情緒變化,配偶應參與新生兒護理以減輕產婦壓力。睡眠障礙者可嘗試音樂療法或正念呼吸練習,持續情緒低落需警惕產后抑郁。術后42天需進行盆底肌功能評估,制定個性化康復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