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卵期出血是指在兩次月經中間出現的少量陰道出血現象,通常與排卵期激素水平波動有關。這種現象多見于育齡期女性,多數屬于生理性改變,少數可能與病理性因素相關。

排卵期出血主要由體內雌激素水平短暫下降引起。排卵前雌激素水平達到高峰,促使子宮內膜增厚;排卵后雌激素短暫回落,可能導致部分子宮內膜脫落出血。同時,排卵時卵泡破裂也可能刺激腹膜引起輕微出血。這種現象通常持續1-3天,出血量明顯少于月經,可表現為點滴狀褐色分泌物或淡紅色出血。

生理性排卵期出血通常無需特殊處理。保持外陰清潔、避免劇烈運動、減少精神壓力有助于緩解癥狀??蛇m當增加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獼猴桃,以及含鐵食物如動物肝臟、菠菜預防貧血。
病理性因素需警惕婦科疾病可能。子宮內膜息肉、慢性子宮內膜炎等疾病可能加重排卵期出血,通常伴有經期延長或同房后出血。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因排卵障礙可能出現不規則出血,常伴隨痤瘡、多毛等癥狀。出現持續出血超過5天、出血量增多或伴隨嚴重腹痛時,建議進行婦科超聲和激素六項檢查。

臨床處理需根據病因選擇方案。對于反復出血者,可短期使用低劑量雌激素如戊酸雌二醇調節內膜。中藥調理可選用女金丸、烏雞白鳳丸等中成藥。合并器質性疾病者需針對原發病治療,如宮腔鏡下息肉切除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