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穿刺是通過皮膚穿刺取出少量腎組織進行病理檢查的微創操作,主要用于診斷腎臟疾病。操作過程包括術前評估、局部麻醉、超聲引導定位、穿刺取樣和術后觀察五個關鍵步驟。

1、術前評估:
醫生會全面評估患者凝血功能、血壓控制情況及腎臟形態,排除禁忌癥如嚴重出血傾向、孤立腎或腎臟位置異常。需停用抗凝藥物5-7天,完成血常規、凝血四項、泌尿系超聲等基礎檢查。
2、局部麻醉:
患者取俯臥位,消毒鋪巾后在穿刺點注射利多卡因進行局部浸潤麻醉。麻醉范圍需覆蓋皮膚、皮下組織直至腎包膜,確保穿刺過程無痛感。部分緊張患者可配合靜脈鎮靜。
3、超聲引導:

采用實時超聲定位腎臟下極,避開大血管和集合系統。穿刺針通常選擇16-18G自動活檢槍,在呼氣末快速進針至腎包膜下1-2cm,觸發裝置獲取1-2條腎皮質組織,長度約10-15mm。
4、穿刺取樣:
取出組織立即置于生理鹽水紗布或特殊固定液中,送檢光鏡、電鏡及免疫熒光檢查。典型取材需包含5-10個腎小球,若首次取材不足可能需重復穿刺,但不超過3次。
5、術后觀察:
穿刺點壓迫止血15分鐘后包扎,絕對臥床24小時監測血壓、尿色及腰痛情況。常見并發癥包括鏡下血尿60%、腎周血腫10%,嚴重出血需輸血者低于1%。

術后3天內避免劇烈運動,1周內禁止提重物。建議每日飲水2000ml以上促進排尿,觀察尿液顏色變化。飲食宜選擇低鹽優質蛋白,如雞蛋清、魚肉等。2周后復查超聲評估恢復情況,病理報告通常需3-7個工作日。若出現持續腰痛、肉眼血尿或發熱需立即返院檢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