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睡覺流口水可能是正常生理現象,也可能與口腔問題、神經系統發育、睡姿不當、呼吸道疾病等因素有關。常見原因有唾液分泌旺盛、牙齒萌出、鼻炎、扁桃體肥大、腦癱等。

1、唾液分泌旺盛
嬰幼兒唾液腺發育階段分泌量較大,吞咽功能未完善時容易出現流涎。這種情況無須特殊處理,隨著生長發育會逐漸改善。家長可注意保持寶寶下巴皮膚干燥,避免出現口水疹。
2、牙齒萌出
乳牙萌出期牙齦受到刺激會反射性增加唾液分泌。此時可提供磨牙膠緩解不適,選擇透氣圍兜及時擦拭口水。若伴隨牙齦紅腫,可用紗布蘸溫水輕柔按摩牙齦。
3、鼻炎鼻塞
鼻腔通氣不暢迫使兒童張口呼吸,導致唾液外流。過敏性鼻炎患兒需遠離過敏原,遵醫囑使用鼻用糖皮質激素噴霧。急性鼻炎可配合生理鹽水沖洗鼻腔。

4、扁桃體肥大
腺樣體或扁桃體增生會阻塞呼吸道,引發睡眠張口習慣。長期存在可能影響頜面發育,需耳鼻喉科評估是否需手術切除。夜間可嘗試側臥位改善通氣。
5、神經系統異常
腦癱等疾病可能導致吞咽協調障礙。若伴隨運動發育遲緩、肌張力異常等表現,需兒科神經專科評估。早期康復訓練有助于改善吞咽功能。

家長應定期檢查孩子口腔健康狀況,培養良好睡姿習慣。飲食上避免過硬過粘食物,適當補充維生素B族營養神經。若持續流涎伴隨發熱、拒食等癥狀,或3歲以上仍無改善,需及時就醫排除病理性因素。夜間可墊高枕頭減少分泌物積聚,保持臥室空氣流通濕度適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