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腦血管病是心臟和血管系統疾病的統稱,主要包括冠心病、腦卒中和高血壓三類。這類疾病通常由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或血管功能障礙引發,表現為胸悶、頭暈、肢體麻木等癥狀。

冠心病是心腦血管病的常見類型,由冠狀動脈狹窄或堵塞導致心肌缺血。早期可能僅表現為活動后胸痛,隨著病情進展可出現靜息性心絞痛,嚴重時誘發心肌梗死。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是主要病因,與血脂異常、糖尿病等因素相關。治療需控制血壓血糖,必要時進行冠脈支架植入術。

腦卒中分為缺血性和出血性兩類。缺血性腦卒中占多數,由腦動脈阻塞引起,常見癥狀包括突發面癱、言語不清和肢體無力。房顫患者易形成心源性血栓,是重要誘因之一。急性期需溶栓治療,恢復期配合康復訓練。出血性腦卒中多與高血壓控制不良有關,需降低顱內壓并控制出血。
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病的基礎病變,長期未控制可損傷心、腦、腎等靶器官。原發性高血壓占90%以上,與鈉鹽攝入過多、肥胖等因素相關。治療需限鹽減重,常用降壓藥物包括鈣通道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

預防心腦血管病需控制危險因素。合理膳食應減少飽和脂肪酸攝入,增加全谷物和蔬菜比例。規律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每周不少于150分鐘。戒煙限酒可顯著降低發病風險,同時需定期監測血壓、血脂指標。40歲以上人群建議每年進行心腦血管健康評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