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腹瀉呈水樣便俗稱拉肚子拉水通常由急性胃腸炎、食物中毒或腸道功能紊亂引起,可通過調整飲食、補充水分、藥物治療等方式緩解。水樣腹瀉多與腸道分泌異常或滲透壓改變有關,嚴重時需警惕脫水風險。

感染性因素
細菌或病毒感染是常見病因,如進食被沙門氏菌、諾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患者可能伴隨腹痛、發熱,糞便檢查可見白細胞或病原體。治療需根據病原體選擇抗生素或抗病毒藥物,如蒙脫石散可吸附毒素,洛哌丁胺能減緩腸蠕動。
非感染性因素

包括乳糖不耐受、腸易激綜合征等。食用生冷食物或過敏原后,腸道滲透壓升高導致水分滲出。這類腹瀉通常無發熱,建議暫時禁食后逐步引入米湯、饅頭等低渣食物,必要時口服補液鹽維持電解質平衡。
并發癥預防
持續水樣便超過24小時或出現頭暈、尿量減少時,提示可能存在脫水。成人每日補液量應達到2000-3000毫升,可飲用含鉀鈉的電解質水。若腹瀉伴隨血便、持續高熱或意識模糊,需立即就醫排除霍亂等烈性傳染病。

藥物使用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避免自行服用止瀉藥掩蓋病情。恢復期應保持飲食清淡,避免乳制品和高纖維食物刺激腸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