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下降可通過自測初步評估,常見方法有語音測試、音叉試驗、環境音辨識、手機應用檢測及耳鏡檢查。聽力下降可能由耳垢堵塞、噪聲損傷、中耳炎、老年性耳聾或藥物副作用引起,需結合專業檢查確診。

1、語音測試
在安靜環境中讓測試者以正常音量朗讀單詞或數字,距離1米外聆聽。若需對方重復或提高音量才能聽清,可能存在輕度聽力下降。該方法適合初步篩查高頻聽力損失,但對低頻聽力不敏感。測試時可捂住單耳分別評估雙耳差異。
2、音叉試驗
使用512Hz音叉進行韋伯試驗和林納試驗。將震動音叉置于額頭中央,判斷聲音偏向側提示傳導性或感音神經性耳聾。音叉測試可區分中耳與內耳病變,但需配合專業解讀。家庭可用金屬勺敲擊桌面模擬音叉效果。
3、環境音辨識
觀察日常對高頻環境音的敏感度變化,如門鈴聲、水龍頭滴水聲、鳥類鳴叫等。高頻聽力損失者常首先難以捕捉這類聲音。可記錄不同距離下識別環境音的能力,對比既往表現。該方法對早期老年性耳聾篩查有提示意義。

4、手機應用檢測
下載專業聽力測試APP,通過耳機播放不同頻率純音進行閾值測定。部分應用可生成聽力曲線圖,檢測范圍通常覆蓋125-8000Hz。需注意測試環境噪音需低于30分貝,且手機音量校準可能影響結果。
5、耳鏡檢查
使用帶光源的耳鏡觀察外耳道和鼓膜狀態,檢查是否有耳垢栓塞、炎癥或結構異常。耳垢堵塞是導致突發傳導性聽力下降的常見原因。自檢時注意勿將棉簽等工具深入耳道,以免損傷鼓膜。發現異常分泌物需及時就醫。

建議定期進行聽力自測并記錄結果變化明顯時應盡早就診。避免長期暴露于85分貝以上噪音環境,控制耳機音量不超過最大輸出的60%。保持耳道清潔但避免過度掏耳,游泳時使用防水耳塞預防感染。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需嚴格控制基礎疾病,部分維生素缺乏可能加重聽力損傷,可適量補充維生素B族及鎂元素。突發性耳聾需在72小時內黃金期干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