賁門位于食管與胃的連接處,具體在膈肌下方、胸骨劍突后方,屬于消化道的重要解剖結構。
1、解剖定位:
賁門是食管末端與胃底相接的括約肌區域,體表投影約在胸骨劍突下2-3厘米處。其位置隨呼吸運動略有變化,吸氣時下移,呼氣時上抬。通過胃鏡檢查可直觀觀察到粉紅色的食管黏膜與橘紅色的胃黏膜在此處形成鋸齒狀分界線。

2、毗鄰關系:
賁門前鄰肝左葉,后靠腹主動脈和脊柱,上方與膈肌食管裂孔緊密相連。左側與脾臟相鄰,右側為肝尾狀葉。這種復雜的解剖關系使得賁門病變可能引發牽涉性疼痛,常被誤認為心絞痛或背痛。
3、功能特征:
賁門括約肌在靜息狀態下保持緊張收縮,防止胃酸反流。吞咽時通過迷走神經調節產生松弛,允許食物通過。其特殊的"玫瑰瓣"黏膜皺襞結構能增強閉合效果,這種生理性瓣膜機制失效會導致胃食管反流病。

4、體表標志:
臨床觸診時可將手指置于胸骨下端與臍連線的上1/3處定位。CT掃描中賁門表現為食管下端突然膨大的部位,位于第11胸椎水平。超聲檢查可通過肝左葉作為聲窗觀察賁門蠕動。
5、異常定位:
食管裂孔疝患者可能出現賁門異位,通過鋇餐造影可見賁門位置上移。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患兒的賁門常代償性增厚,胃鏡檢查時可見明顯隆起環。

日常可通過調整進食姿勢減少賁門壓力,餐后保持直立位30分鐘,避免高脂飲食和緊身衣物。規律進行腹式呼吸訓練能增強膈肌對賁門的支撐作用,游泳和慢跑等有氧運動有助于維持正常消化道蠕動。出現持續燒心、吞咽困難等癥狀時應及時進行胃鏡檢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