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吸蟲病可通過避免生食淡水魚蝦、加強糞便管理、定期驅蟲等方式預防。肝吸蟲病主要由華支睪吸蟲感染引起,傳播途徑與飲食習慣和衛生條件密切相關。

避免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魚蝦是預防的關鍵。華支睪吸蟲的囊蚴常寄生在淡水魚蝦肌肉中,食用未經充分加熱的魚生、醉蝦等食物易導致感染。建議將魚蝦加熱至100℃持續1分鐘以上,或冷凍于-20℃環境24小時以上滅活囊蚴。
加強糞便管理能阻斷傳播鏈。華支睪吸蟲蟲卵隨感染者糞便排出,污染水源后感染螺類和魚蝦。農村地區需改造露天廁所,避免糞便直接排入水體;養殖魚塘應禁止用人畜糞便作為飼料。

流行區居民建議每半年至一年進行預防性驅蟲。常用驅蟲藥物包括吡喹酮、阿苯達唑等,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高危職業人群如漁民、水產商販等應加強篩查,發現感染者及時治療。
生熟食廚具需嚴格分開。處理魚蝦的刀具、砧板可能殘留囊蚴,與直接入口食物混用可能造成交叉污染。廚房應配備兩套處理工具,使用后需用沸水燙洗消毒。

兒童防護需特別重視。兒童接觸污染水體或玩耍時誤食囊蚴的風險較高,家長應教育孩子養成飯前洗手習慣,避免在疫區水域嬉戲。學校可開展寄生蟲病防治知識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