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浮腫的判斷方式主要有觀察水腫部位、按壓測試、體重監測、尿量記錄和醫學檢查五種。
觀察水腫部位是最直接的判斷方法。浮腫常見于眼瞼、面部、下肢等部位,晨起眼瞼浮腫多與腎臟問題相關,而傍晚下肢浮腫可能與血液循環有關。不同部位的水腫往往提示不同的潛在病因。

按壓測試可評估水腫程度。用手指按壓脛骨前皮膚5秒,凹陷持續超過30秒提示凹陷性水腫。這種測試能區分體液潴留的類型,心源性水腫通常呈現對稱性凹陷,而淋巴性水腫則表現為非凹陷性腫脹。
體重監測能發現隱性水腫。短期內體重增加超過2公斤可能提示體液潴留。建議每日固定時間稱重,晨起排尿后、空腹狀態下測量更為準確。體重曲線變化比單次測量值更具參考意義。

尿量記錄有助于判斷腎功能。24小時尿量少于400毫升為少尿,可能伴隨腎性水腫。同時需觀察尿液性狀,泡沫尿可能提示蛋白尿。排尿日記應記錄每次尿量、顏色和排尿時間。
醫學檢查包括血液生化、尿常規、超聲檢查等。血白蛋白低于30g/L可能引起低蛋白性水腫,D-二聚體升高需警惕深靜脈血栓。心臟超聲能評估心功能,下肢靜脈超聲可排除靜脈回流障礙。這些檢查能明確浮腫的具體病因。

持續不明原因的浮腫建議盡早就醫,特別是伴隨呼吸困難、尿量減少或意識改變時需急診處理。醫生會根據病史、體檢和檢查結果綜合判斷浮腫性質,制定針對性治療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