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發炎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抗炎藥或抗真菌藥物。具體用藥選擇取決于感染類型,常見藥物包括阿莫西林、氧氟沙星滴耳液和克霉唑軟膏。

細菌性外耳道炎多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或銅綠假單胞菌感染引起,表現為耳痛、耳道腫脹和分泌物增多。急性中耳炎常伴隨發熱和聽力下降,可能與上呼吸道感染有關。真菌性外耳道炎會出現耳癢和白色絮狀分泌物,常見于潮濕環境暴露者。

輕度感染可通過局部用藥控制,如環丙沙星滴耳液或氫化可的松軟膏。嚴重感染需口服頭孢克洛或阿奇霉素等全身性抗生素。慢性中耳炎反復發作可能需鼓膜置管術或乳突根治術。
保持耳道干燥是重要護理措施,游泳時可使用防水耳塞。避免自行掏耳,棉簽使用不當可能加重損傷。糖尿病患者出現耳部感染應及時就醫,可能提示血糖控制不佳。

兒童中耳炎發病率較高,哺乳姿勢不當是常見誘因。建議喂奶時保持頭部抬高,及時治療鼻竇炎可降低復發風險。持續耳痛超過48小時或出現面癱需排除惡性外耳道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