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縮性陰道炎可通過婦科檢查、陰道分泌物檢測、pH值測定、激素水平檢測、陰道鏡檢查等方式診斷。萎縮性陰道炎通常由雌激素水平下降、陰道菌群失衡、局部衛生不良、糖尿病控制不佳、長期使用抗生素等因素引起。

1、婦科檢查:
醫生通過視診觀察陰道黏膜是否變薄、蒼白或出現點狀出血,觸診檢查陰道壁彈性及有無觸痛。典型體征包括陰道皺襞減少、黏膜干燥,可能伴有接觸性出血。檢查時需排除其他陰道炎或器質性病變。
2、分泌物檢測:
采集陰道分泌物進行顯微鏡檢查,萎縮性陰道炎常顯示基底細胞比例增高、白細胞數量輕度增加,但缺乏典型病原體。需與細菌性陰道病、念珠菌性陰道炎鑒別,后者可見線索細胞或假菌絲。

3、pH值測定:
使用pH試紙檢測陰道分泌物酸堿度,萎縮性陰道炎患者pH值通常>4.5。絕經后婦女陰道乳酸桿菌減少導致酸性環境破壞,pH值升高是重要輔助診斷指標,需結合臨床癥狀綜合判斷。
4、激素水平檢測:
檢測血清雌二醇水平可明確雌激素缺乏狀態,絕經后婦女雌二醇常<20pg/ml。對于年輕患者出現類似癥狀,需檢查卵泡刺激素、黃體生成素等指標,排除卵巢早衰或下丘腦-垂體功能異常。
5、陰道鏡檢查:
通過放大觀察陰道黏膜血管形態和上皮變化,萎縮性陰道炎表現為黏膜變薄、毛細血管網顯露。可發現點狀出血或微小潰瘍,必要時進行可疑部位活檢以排除陰道上皮內瘤變或惡性腫瘤。

日常建議增加大豆制品、深海魚類等富含植物雌激素的食物攝入,避免使用堿性洗液沖洗陰道。適度進行凱格爾運動可增強盆底肌肉支撐力,穿著棉質透氣內褲并保持外陰清潔干燥。若出現反復感染或排尿不適,需復查調整治療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