皰疹樣皮炎在中醫理論中稱為"火丹"或"纏腰火丹",其發病機制主要與濕熱毒邪、氣血失調、臟腑功能失常有關。中醫認為該病多由內外因共同作用導致,具體可分為以下五類病因:

濕熱蘊膚是常見誘因。長期處于潮濕環境或過食辛辣肥甘,導致脾失健運,濕熱內生,外泛肌膚。患者常見皮膚灼熱、水皰密集、滲出黃液,舌苔黃膩。治療以清熱利濕為主,可選用龍膽瀉肝湯加減,配合外洗方如苦參湯。
情志失調引發肝郁化火。長期情緒抑郁或暴怒傷肝,肝火挾濕毒外發肌膚。皮損多呈帶狀分布,伴灼痛、口苦咽干。治療需疏肝瀉火,方選丹梔逍遙散配合局部梅花針點刺放血。

正氣不足導致外邪侵襲。素體虛弱或久病耗傷氣血,風熱濕毒乘虛而入。皮損反復發作、愈合緩慢,伴乏力倦怠。需益氣固表兼清余毒,常用玉屏風散合五味消毒飲。
血熱風燥型多見于慢性期。濕熱久羈化燥,耗傷陰血,肌膚失養。表現為皮膚干燥脫屑、瘙癢劇烈、夜間加重。治宜涼血潤燥,方用當歸飲子加減,外涂青黛散緩解癥狀。
飲食勞倦損傷脾胃。過勞或飲食不節致脾胃虛弱,運化失職,濕濁內停。皮損色暗、滲液清稀,伴腹脹便溏。需健脾化濕,參苓白術散主之,配合艾灸足三里。

特殊情況下,孕婦或產后氣血虧虛者易發本病,需慎用苦寒藥物。老年患者多屬本虛標實,治療需攻補兼施。若出現高熱、神昏等嚴重毒血癥狀,提示邪毒內陷,應立即就醫。








